从太湖茶俗到茶陵茶俗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从太湖茶俗到茶陵茶俗

我的家乡茶陵是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,和茶以及发现茶的神农氏都有着奇妙的渊源。陆羽《茶经》云“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”,古名茶乡;宋代罗泌《路史》记载炎帝“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,是曰茶陵”;清史《长沙古志》记载茶陵境内东北的景阳山又称“茶山”,湘江一级支流洣水在茶陵被称为“茶水”……

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”,茶祖神农氏不但教会了茶陵人采茶喝茶,还在美丽的茶乡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茶风茶俗。

近读朱年编著的《太湖茶俗》及冈夫先生写的《茶文化》二书,我发现,太湖周边地区茶叶的种植、品饮以及以茶为礼、以茶会友、以茶待客、以茶为市、以茶为肴等多种民风民俗,与我的故乡茶陵相似。

以茶待客

作为礼仪之邦,客来敬茶是最常见的礼仪。在民间,不论饮茶的方式如何简陋,客人一进门,必敬上一杯热茶,表达主人的一片盛情。《茶文化》中提及,平常上门,在江南,主人会泡上一杯香高味醇、清汤绿叶的“龙井茶”“碧螺春”;在东北华北,主人会端上香气馥郁的茉莉花茶;在华南,主人会端上小壶香郁味醇的乌龙茶……

在我们茶陵,茶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。在县内,茶俗因地而异。县境东部的火田、秩堂等地以茶待客的方式较为丰富,待客多用什锦茶,即用盐姜、红枣、芝麻、豆子、茶叶泡的茶,香甜咸辣,别有一番风味,喝下去往往会贪杯;我家在腰陂镇,敬茶比较讲究,如倒茶最好是七分满,所谓“倒茶只需七分满,留下三分是情谊”,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,杯子必须是完好的,不能有小缺口,即对尊贵的客人祝愿顺心,没有磕磕碰碰,待客主要使用云峰绿茶,产于云阳山顶,茶叶外形细秀,色泽墨绿带霜,香气清高,滋味鲜爽、浓醇;马江、浣溪、界首等地则以清凉井水冲甜酒糟为茶招待贵客;不用见怪,喝客家茶会觉得苦,因为居住在桃坑、浣溪山区的客家人常饮用山茶泡的浓茶,越苦涩味越佳。

在《太湖茶俗》中,湖州德清地区的“打茶会”是一种纯朴的民间茶道,通常是一家做东,由东家出面邀请姐妹好友或邻里乡亲至自家“打茶会”,熔茶香、水美、人好于一炉,便于联络感情。

茶陵没有“打茶会”的明确说法,但乡妇们习惯用茶来招待左邻右舍。各家妇女喜欢在农闲时聚在一起喝泡茶,她们是今日东家泡,明日西家泡,轮流为东。吃泡茶必有茶点,但没有喜庆节日或来贵客那么齐备,只是随便摆上三四样粗茶点,如红薯片、玉米、花生、瓜子之类。她们边喝边聊,这往往成了她们的“新闻发布会”或“信息交流会”,也是她们解决问题的场所。每次喝,没两个多钟头收不了场。气氛十分友好热闹。俗话说的好:“茶是草,客是宝,茶客一来不得了。”如此以茶待客,也足以说明茶陵民风的纯朴热情。在融洽邻里关系中,茶俗是功不可没的。

以茶为祭

千百年来,“茶性本洁”的说法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,《太湖茶俗》中便向我们展示了以茶敬神、以茶祭祖、以茶举丧等敬祖祈神的茶俗:在太湖地区,茶农会用“头茶”供奉菩萨;江浙民间流行“除夕以茶酒果饼祀床神”以“祈安寝”的风俗;江南茶农则会奉上新茶祭祀祖先,请祖先“尝新”……

在我们茶陵,以茶为祭也是广泛盛行的民俗。在某些节日,如清明节、年节等,我家都要以茶酒祭祀祖先,特别是鬼节的时候,全族的人都要奉上茶水点心到祠堂里进行群体祭祀,鬼节时得在祠堂奉上5天的茶水(从农历七月十一到十五),族人都是约定由各家轮流侍奉茶水,寄托了人们希望在死后犹能聚在家乡、品饮家乡水的愿望。

在丧葬习俗中,茶的地位更为重要,太湖之滨的浙江地区,人们在给亡人入殓时,为了保持亡者清醒,不被阴间的鬼役灌迷魂汤,往往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,另用甘露叶做成菱的形状置其手中,人们认为这两样东西能让亡者保持清醒,口渴时可以食菱喝茶,就不必喝“孟婆汤”,也不用去阴间服杂役。

在茶陵,更有“无茶不举丧”的说法。丧礼中,会有专门的奉茶人,负责给亡者换茶,这一般是家族中老者的工作;前来悼念的客人会为亡者敬茶,分三次撒于地上;早些年盛行土葬时,部分地区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,称为“茶叶枕头”,一是可消除棺木内的异味,二嘛,则寓意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,可随时取出泡茶。

从太湖到茶陵,空间上是一千多公里的距离,迥异的吴越文化和湖湘文化却在茶俗一途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。

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,同学们得知我的籍贯的时候,总会下意识地问我,你们茶陵是不是漫山遍野的茶树?我却不知如何回答,在我成长的过程中,家乡的茶园慢慢地少了很多,记得小时候,邻村的小山谷就有个茶园,我们读小学时还去义务采茶呢,现在也只存些遗迹了,尤令我神伤的是,儿时常见的那些繁琐而温情的茶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变得简化而随意……

值得庆幸的是,家乡茶陵这些年对茶文化的推广不遗余力,打造了“天下名茶大观园、天下茶人寻根地、世界茶人精神家园”的中华茶祖文化园,出产的“茶祖·三湘红”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中国名茶“金骆驼”奖,并获红茶评比第一名……我希望,茶陵的茶能由此走出中国、走向世界,传承数千年不绝的茶陵茶俗亦能在新时代散发永恒的魅力。

茶与婚俗

在我国传统婚俗中,茶历来是“纯洁、专一、多子多福”的象征,民间笃信“茶不移本,植必生子”,取其“不移志”之意,又因“茶性最洁”,可示爱情“冰清玉洁”;茶树多籽,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;茶树又四季常青。寓意爱情“永世常青”……人们往往用清纯高洁的茶来祝福新人们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。在形形色色的“茶礼”中,婚嫁中的茶礼得到广泛应用,《太湖茶俗》中就介绍了很多婚礼中的茶俗:

在婚前,茶成为民间男女婚约的重要形式。男家向女家送茶(聘礼),称之为“下茶”或“定茶”,男家下的“茶礼”中,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茶叶(一般是四个大罐及数十个小罐),而女子一旦接受聘礼,则称为“受茶”或者“吃茶”,表示两家已经有了婚约,民间也素有“好女不吃两家茶”的说法,受茶后女家会把大罐的茶叶留着自家用,小罐分送至亲友邻居,也是宣告婚约的方式之一,此时置办的订婚酒宴,便称为“接茶酒”。

婚礼中,太湖周边浙江地区结婚有“上三茶”的仪式,第一道“白果茶”(寓意白头偕老),第二道“莲子茶”或“枣子茶”(连生或早生贵子),第三道清茶一杯;而太湖对岸的苏南地区,则有开门茶的习俗,新郎至新娘家迎亲,进一重门,要作揖一次,一直至堂屋见岳丈岳母时止,进入厅堂后,有人献茶三次,新郎需饮茶三次以尽礼,耐心地等待新娘上花轿。

新婚后的第二天,女方的长辈要去男方家做客,称“望潮”,须随身带一包上好的咸茶,双方边饮边聊,称之为“亲家婆茶”;“望潮”后,婆婆需到新娘子娘家去,邀请女方亲戚再次至自己家中喝喜茶,即“新娘子茶”;传统民间婚姻中媒人是功不可没的,所以婚礼完毕会酬谢媒人,上好的茶叶是必不可少的,带有双方父母的期望,希望媒人所作之媒能像“茶不移本”那样天长地久,民间俗称即“谢媒人茶”。

这些婚礼茶俗和我们茶陵的有许多相似之处,如“定茶”“受茶”“亲家婆茶”“谢媒人茶”等。不同的是,我们茶陵在婚礼中,还有一道程序是“过茶”,即结婚前一天在女方家办酒宴,男方家需带点钱、几百斤肉、茶、杯子之类的东西送到女方家,以示心意。

在婚礼中,茶陵各地“三道茶”是不同于太湖地区的。在茶陵桃坑等地客家人家结婚时,新娘子入门就坐后,就会有人送上三道茶:第一道是苦藤茶,味道极苦,表示新娘子嫁到夫家后,要能吃得苦受得累;第二道是野蜂蜜茶,味道很甜,表示只要夫妻勤劳,今后的日子会甜如蜜;第三道茶是本地的山茶,采自野茶树,初入嘴苦涩不堪,而回味却有丝丝清甜,寓意人生回味悠长。

婚后,我们村是非常在意“回门茶”的,即女子结婚后,携夫婿首次回娘家探亲之后,必带着由娘家备发的蚕豆、茶点分送男方亲邻,以表心意,男方亲邻会据此来看新娘娘家的礼数。回门之后,家族里还必须有“请新娘子茶”,即男方家族里各家请新媳妇喝茶,也是一种认亲的方式,桌上最好是用新碗,寓意新人婚姻圆满幸福。因此,我的家族里每一位堂嫂进门,母亲都会精心准备茶点饭菜,请新娘子至家里做客,临走时都会叮嘱堂嫂们说“这是婶婶家,以后要经常来玩呀。”

不特如此,在茶陵的浣溪等地,还有种植长生茶的习俗,即在小孩出生后,在埋葬胞衣的地方栽上一棵茶树,定名为长生茶,寓意是希望小孩像茶树一样健康长寿。

遗憾的是,《太湖茶俗》和《茶文化》两书中,没有涉及婚俗中茶俗的演变。在我的印象中,时代在发展,传统的婚礼茶俗也发生了变化,一个显著的表现便是程序简化了,茶叶往往被其他东西所替代,甚至部分地区的“定茶”,直接带钱去就行了,再不见那繁琐的大罐小罐;富裕的人家开始倾向于在酒店办喜事,即连“过茶”也省了,这样虽然更简洁,但我总觉得少了点韵味。

来源:株洲日报(2020年12月8日B3版)

编辑:晓玲

【来源:茶陵发布】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Baidu
map